欢迎访问成都大才骨伤诊所官方网站!

成都大才骨伤诊所

当前位置:首页 /武医传承

龙形太极简介

发布:2017/03/17 00:37  作者:  编辑:  来源:  阅读量:

龙形太极简介

 

 

一、龙形太极源革

 

龙形太极是根据我国著名“武医宗师”、柏林奥运会中国国术表演队队员、第三届中国武术协会主席、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系、附属体育医院创始人郑怀贤教授,临床指导运动创伤病人,运用太极运动形式,进行的一种内外兼修的传统武术康复健身锻炼的技艺,并经郑怀贤宗师的弟子、中华武术绝技----郑怀贤飞叉的传承人、四川省骨伤科名家吴大才教授,通过六十余年骨伤临床康复治疗实践,汇集武术、医学、健身于一体、综合两代武医名家心血总结汇编而成。

 

二、龙形太极特点

 

龙形太极是以太极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,中医经络学说为生理基础,依照仿生学原理,模拟龙、蛇迂回进退,盘旋升降的身形特点,按照太极拳轻灵柔缓、连贯均匀、圆活自然、协调完整、刚柔相济的运动形式,以脊柱为中心,以颈、胸、腰、腹有节律的柔性蠕动为特色,并结合郑怀贤先师的太极、八卦、形意的技艺,配合呼吸吐纳、导引行气、心理调节的一套康复疗疾、健体养生功法拳术系列。

 

三、龙形太极康复健身功能

 

龙形太极区别于其他太极拳的主要特点是以颈、胸、腰、腹有节律的柔性蠕动为主要运动形式。龙形太极以脊柱为中心,通过颈、胸、腰、腹有节律的柔性蠕动,增大习练者椎间活动幅度,牵张其周围的筋、肉,使椎间各对神经得以充分舒张,加速血液循环,提高脊柱功能状况,重点锻炼人的脊柱,防治由脊椎退变引起的各种疾患,达到脊椎病变的预防、康复治疗,同时,龙形太极有节律的外形柔动,还带动胸腔、腹腔随之起伏柔动,使腔内各器官得到良性舒缓的揉压按摩,从而快速改善静脉回流,达到疗疾祛病、健身养生之目的。

 

四、龙形太极的传承、发展

 

80年代初,吴大才教授就带领弟子、学生,一直致力于龙形太极的推广和普及。1982年,吴大才教授在四川省体委、科协、工会联合主办的培训班进行了首期骨干培训。此后,在省内举办了多期龙形太极教练员培训,培养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教练员、爱好者数百人。至上世纪末,习练者已达数万人次,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。

为了更好地弘扬本门“龙形太极”,保护好这一巴蜀大地上成长起来的本土传统太极文化遗产、这朵中华武术大观园里独具特色的太极奇葩,使本门“龙形太极”的普及推广更加规范有序,遵照吴大才、宋明清两位老师:“要把龙形太极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,让更多的人脱离病痛,重拾健康、找回自信,于人于己,于家于国都是善事一件,功德无量……”的教诲,吴大才教授入室弟子、第二代传人季筠、杨树德率第三代弟子、学生及龙形太极拳教练魏传贵、包宏、邵红玉、秦玉芳、刘海萍等,依照当今武术比赛要求,根据武术竞赛规则,按太极拳竞赛的组别、时间等规定,将本门龙形太极中数套各式功法、拳术器械套路进行精选、缩编,反复多次研究,于2017年3月商讨定型,经吴大才教授审定,创编了易于基层教学、适合大众传习、专门用于各类武术比赛和培训的标准规定套路:《传统龙形太极拳竞赛套路》 、《传统龙形太极扇竞赛套路》、 《传统龙形太极剑竞赛套路》,严格统一本门竞赛拳械,以利于“龙形太极”的竞赛、培训、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,使龙形太极在推广普及中,规范有序、有章可寻,充分发挥龙形太极在祛病养生、运动康复、全民健身运动中的独特作用。

 

 

附:中国武术协会历届主席:

 

第一届(1958年) 主  席:李梦华

副主席:王子平

第二届(1964年) 主  席:董守义

副主席:王子平 毛伯浩 郑怀贤 张文广

第三届(1980年) 主  席:郑怀贤

副主席:王立远 王秀泉 毛伯浩 王新武 卢  路 吉云祥

刘  哲 谷宗勤 张文广 张今雄 温敬铭 蔡龙云